平罗党建网
>> 您当前的位置 >> 首页 -> 人才工作

“罗聚英才”⑪┃张敏:播撒科技星火 深耕育种一线

来源:平罗党建网 时间:2025-07-25

  近年来,全县各领域人才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,弘扬爱国奋斗精神,敬业奉献,锐意进取,勇于创新,为平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为展现全县各领域人才在岗位建功的风采,大力营造“识才爱才敬才用才”的浓厚氛围,激发广大人才接续奋斗,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才来平创新创业,“罗聚英才”人才专栏将持续对优秀人才代表先进事迹进行重点宣传报道。

  张敏,博士,中共党员,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党委委员,茄果研究室负责人,中国园艺学会茄子分会副理事长,平罗县2015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,现任平罗县科技特派员,长期从事茄果类蔬菜遗传育种与推广工作。先后主持参与了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项目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、省重大专项等项目20余项。选育茄子等蔬菜品种20余个,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、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成果二等奖1项,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项。获国家发明专利8件,制定农业地方标准5部,发表论文20余篇。

  平罗县是我国良种繁育的核心区域,拥有8万亩蔬菜制种田和90多个制种品种,素有“宁夏制种金字招牌”之称。然而,种类单一、病害频发、亩产低下等问题制约着这片沃土的腾飞。

 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张敏博士聚焦平罗主要杂交制种作物——茄子,从“一亩田”开始试验,为每一朵花去雄、取粉、授粉、标记……凭借在茄果类蔬菜育种领域的专长,他将长江流域的先进育种技术与平罗独特的光热资源完美融合,成功建立了适合西北气候的杂交茄子种子繁育体系。

  沐浴着宁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春风,张敏博士的试验田不断扩大,从单一的茄子杂交制种,扩展到辣椒、番茄、白菜、西甜瓜等近十种作物,构建起多元化制种产业体系。短短几年间,果蔬每亩经济效益提升4倍以上,平罗县制种产业实现了从“常规种”向“杂交种”的跨越式发展。

  沙漠瓜菜种植是平罗县陶乐镇王家庄村重要产业之一,但受限于传统经验,种植难以规模化、标准化,产量和品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。为了让科研成果扎根平罗大地,让村民实现从“会种地”到“懂科技”的转变,张敏博士积极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,采取“田间课堂+手把手指导”的教学模式,把复杂的科学知识变成农民听得懂的“土话”,耐心讲解,亲自示范。

  “张博士教我们授粉技巧、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的种植方法,现在我们种出来的种子质量好了,卖价也高了!”村民常红丽开心地说道。原本靠传统经验种地、靠天吃饭的她经过张敏博士两年耐心的培训,不仅掌握了科学的制种技术,还成长为一名育种师,收入增长了3倍,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着科技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!

  “要让科研之花在平罗大地永续绽放,必须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。”张敏如是说。在张敏博士团队的带动下,200余农户掌握了标准化制种技术,形成“专家带骨干、骨干传农户”的技术扩散链。这些掌握了新技术的农民,就像一颗颗火种,将科技之光传递到平罗的每一个角落,让新品种培育变成村民手中的增收账本。

  张敏深知,科研创新需要开放协作的生态系统。他积极牵线搭桥,促成武汉农科院与金丰种业共建“北繁基地”,构建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化模式,实现科研与市场的无缝对接,让武汉智慧与宁夏实践水乳交融。

  通过共享种质库资源和实验平台,双方共同开展茄果类蔬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,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,申报科技示范项目6项,引进番茄、丝瓜、鲜食玉米、无籽西瓜杂交制种等15项核心技术,金丰种业跃升成为西北种业的一面旗帜。

  此外,张敏还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,促成华中片区(湖南、湖北)专家与平罗县对接,形成“候鸟式”科研合作模式。每年有超过30项科技成果在平罗落地生根,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全国种业的“创新驿站”,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科技工作者。

  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,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,张敏博士通过“项目合作+技术咨询+成果共享”的灵活方式,探索出一条“科技赋能+产业振兴+农民增收”的可持续发展路径,让更多流动的“智力引擎”积极投入到平罗县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。他的成功,正是平罗县柔性引才的生动缩影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,更为新时代科研人才成长开辟出新的路径。(李鹏鹏)

平罗党建网

主办:中共平罗县委组织部      版权所有:中共平罗县委组织部      网站地图
备案号: 宁ICP备19000062号-1      宁公网安备 64022102000044号
地址:宁夏平罗县西区行政大楼     电话:0952-6095067     邮编:753400

background